阿西莫格鲁
你的收入时怎么被平均的?
设想一个场景,你放假回老家探亲,闲来无事,和街坊邻居玩起麻将,奈何三缺一,好不扫兴。这时有一发小,刚好也在。好久没见,自然拉过来一起玩。大家拿起十元零钱做赌资,所谓小赌怡情。这时,这位暴发的发小,从皮包里掏出四摞百元大钞来……
你们三人,人均也就十元,这个发小一来,桌子赌资一下子变成了人均一万多了,这可能一下子就触犯了刑法,你们三个顿时错愕,尴尬地不知所措。
这被平均的滋味着实不好受。
你看着GDP还在不断往上涨,平均收入水平还在不断升高,而你并没有感觉自己多挣多少,你可能就被平均了。
我们来看看Tony老师。想象一下,假设将来所以行业都被机器人取代了,只剩下理发师这个职业还没有被取代,毕竟在脑袋上面动刀还是要谨慎一些,剃刀也是一种刀,万一不小心,出了故障,划了动脉,是要出人命的。我们看看tony老师的情况。由于其他行业都被机器人取代了,那些下岗工人面临转型的压力,人人都渴望找到新的工作,tony老师的竞争压力瞬间大了起来,许多候选者愿意以更低的工资工作,有限的空缺职位,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tony老师不得不更加努力地工作,并且只得接受被不断削减的福利和工资。tony老师的工资水平将下降。
如果你在早高峰路过北京西二环附近,并且有足够的勇气和好奇心去做一个社会实验——随机选择一个路人,问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你算中产吗?“你会得到什么样的答案呢?
西二环附近坐落着金融街,金融机构总部都聚集于此,还有许多央企和国家部委,是含金量和含权量最高的地方。在这样的地方,做这样的调查,具有代表性吗?结论不是很明确吗?然而,答案并非你所想象的那样?
中产阶级或者中产阶层,在中国官方的语境里,称之为中等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的标准是什么?家庭年收入在10万元至50万元之间。这个指的是收入,是流量,不是存量。所以它和阶级和阶层不同,阶级和阶层更多指的是存量。如果上一代留下几套房产,即便你只要几千的月工资,可能也算中产阶层,但是没有达到中等收入的标准。另一方面,即便夫妻二人年收入达到30万,每月除了房贷月供和一些必要开支所剩无几,没有足够的流动资产来应急,以防不时之需。虽然满足了中等收入的标准,但是否算中产阶层,那就见仁见智了。
本文对中产阶级或者中产阶层,或者中等收入群体,不做严格区别,他们的含义即有重叠,也有细微差别,本书统一使用中产阶层这个概念,读者可以根据上下语境进行判断,并不影响本书的意思表达。
压在中产阶层身上的三座大山:房贷,子女,老人。“大山”这个词汇,有一种被动的压迫感,让人联想到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下,不得动弹,丧失了活动的自由。这三座大山,肯定有主动选择的成分,毕竟是市场经济,开发商不能强迫你买房,银行不能强行房贷,要一孩还是二孩都是自愿选择,计划生育也从没有不许少生。虽然每个人都有父母,但是父母是否需要你花费很大部分收入去支付他们的医疗和养老费用,这个因人而异。毕竟城市有医保,农村有合作医疗,都能覆盖很大一部分费用。
但人到中年,想跻身中产阶层,房子是刚需,成功的中产,优秀的子女也是刚需。除了少数特立独行的人之外,大多数人往往避免不了父母的催婚,能脱离传统文化浸染的孑然一身的毕竟少数,结婚生子是大多数人的必由之路。结婚了,总不能四处漂泊不定,还是得安顿下来,刚工作几年,没有多少积蓄,双方父母拿出毕生积蓄,再东拼西凑,攒够首付,小两口用自己的收入偿还月供,就这样第一座大山稳稳地放在了未来中产的肩上。
第二座大山,子女。结婚买房之后,是否生个孩子,什么时候生,生几个孩子,这是都暂时先可以放一放再想。刚开始共同生活,避免不了磨合。结婚过几年,还得过几年自由的二人世界。但是纯粹的自由,还是有些无聊,人类的本能还是在呼唤,延续自己的基因的本能逐渐发挥力量,虽然现在年轻人再也不相信无后不孝的腐朽思想,有一个孩子还是可以增添不少乐趣。在美好的幻想之下,孩子出生了。你发现,要孩子不是一锤子买卖。孩子的呵护成长,不仅需要付出金钱,还有付出时间和精力。80年代出生的孩子,散养都能茁壮成长,现在的孩子,必须要精心照料,十八项武艺都要懂,琴棋书画都要会。他家孩子舞蹈跳得好,我就孩子也不能落下,孩子运动少,体能跟不上,再加个体能班。马上要升小学了,来个幼小衔接班,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到上了小学,课外辅导班一个接一个,大人光接送每天都筋疲力尽,而且还要坚持十来年直到上了大学。
如果房贷是经济上的压力,子女则是经济和精力的双重压力,如果父母健康,能帮忙带一带,孩子,则兴许能减轻一些负担。但随着父母年龄渐长,第三座大山的隐忧也越来越近。
中产阶层带着沉重的镣铐,下水游泳,游向湖中心的小岛。这个小岛象征着财富、地位、更美好的生活。但他们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的暴风雨,使湖面顿起波涛,水深陡增,小岛上的浅滩越来越小。很多人在途中因为体力不支而湮没,即使有幸坚持到小岛石礁边上,也因为难以落脚,导致跌落下去。
理想的中产阶层应该是纺锤形的那个滚圆的部分,占据了大部分,构成了社会的稳定力量。随着中产阶层的跌落,社会的分布变成了《盗梦空间》的陀螺形状,中产阶层跌落,导致腰部变得很薄,大量的比重分布在底部以下。社会收入分布变成了高收入和中低收入两级分化。
技术性失业, If machinery could do all the work that labour now does, there would be no demand for labour -大卫·李嘉图
平均产量和边际生产率的区别
Automation raises average productivity but does not increase, and in fact may reduce, worker marginal productivity.